深圳电子类语音识别标准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来源:

    解码就是在该空间进行搜索的过程。由于该理论相对成熟,更多的是工程优化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学术还是产业目前关注的较少。语音识别的技术趋势语音识别主要趋于远场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在远场可靠性还有很多难点没有突破,比如多轮交互、多人噪杂等场景还有待突破,还有需求较为迫切的人声分离等技术。新的技术应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机器听觉远超人类的感知能力。这不能只是算法的进步,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技术升级,包括更为先进的传感器和算力更强的芯片。单从远场语音识别技术来看,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包括:(1)回声消除技术。由于喇叭非线性失真的存在,单纯依靠信号处理手段很难将回声消除干净,这也阻碍了语音交互系统的推广,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回声消除技术都没有考虑相位信息,直接求取的是各个频带上的增益,能否利用深度学习将非线性失真进行拟合,同时结合信号处理手段可能是一个好的方向。(2)噪声下的语音识别仍有待突破。信号处理擅长处理线性问题,深度学习擅长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实际问题一定是线性和非线性的叠加,因此一定是两者融合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噪声下的语音识别问题。。

   主流语音识别框架还是由 3 个部分组成: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解码器,有些框架也包括前端处理和后处理。深圳电子类语音识别标准

    那就每家都要建立自己云服务稳定,确保响应速度,适配自己所选择的硬件平台,逐项整合具体的内容(比如音乐、有声读物)。这从产品方或者解决方案商的视角来看是不可接受的。这时候就会催生相应的平台服务商,它要同时解决技术、内容接入和工程细节等问题,终达成试错成本低、体验却足够好的目标。平台服务并不需要闭门造车,平台服务的前提是要有能屏蔽产品差异的操作系统,这是AI+IOT的特征,也是有所参照的,亚马逊过去近10年里是同步着手做两件事:一个是持续推出面向终端用户的产品,比如Echo,EchoShow等;一个是把所有产品所内置的系统Alexa进行平台化,面向设备端和技能端同步开放SDK和调试发布平台。虽然GoogleAssistant号称单点技术更为,但从各方面的结果来看Alexa是当之无愧的为的系统平台,可惜的是Alexa并不支持中文以及相应的后台服务。国内则缺乏亚马逊这种统治力的系统平台提供商,当前的平台提供商分为两个阵营:一类是以百度、阿里、讯飞、小米、腾讯为的传统互联网或者上市公司;一类是以声智等为的新兴人工智能公司。新兴的人工智能公司相比传统公司产品和服务上的历史包袱更轻,因此在平台服务上反倒是可以主推一些更为面向未来、有特色的基础服务。

     天津云语音识别大多数人会认为研发语音识别技术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投入会巨大,道路会很漫长。

    使用语音识别功能之前,先按照说明书安装百度语音输入软件。在浏览器中输入VOICEM380底部的软件下载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入软件下载界面了,清晰简单,自行选择win版/Mac版,跟着界面提示一部一部操作就ok。中间绑定手机/邮箱账号,接收验证码,输入VOICEM380底部的***码。安装流程就结束了,让我们来试试神奇的语音识别~先试了一下普通话模式,据官方说,每分钟可听写约400字,准确率高达98%。特意找了一段听起来十分晦涩、拗口的话来测试,先清点VOICEM380的语音识别键。此时电脑右下角出现小弹框,进入语音接收阶段。以正常语速随便读了一下,转化效果非常好,实现零误差;而且对于智能语音识别中的“智能”也有了很好的诠释,如动图,有些人名、专有名词不能在一时间正确输出,但会随着语音的不断输入,不断修正、调整前面的内容;输入结束后,可以再次轻点VOICEM380的语音识别键,进入“识别”阶段,个人感觉,更像是对于刚刚输出的内容进行后的整合;如果刚刚的输出有出现标点错乱、错别字的现象,会在这个识别阶段,统一调整,终整合后输出的内容,正确率十分ok。接着试了一下中译英模式和英译中模式,整体操作和普通话模式一致。虽然涉及了不同语种之间的翻译转化。

    传统的人机交互依靠复杂的键盘或按钮来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也随之诞生,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基于语音识别的人机交互方式是目前热门的技术之一。但是语音识别功能算法复杂、计算量大,一般在计算机上实现,即使是嵌入式方面,多数方案也需要运算能力强的ARM或DSP,并且外扩RAM、FLASH等资源,增加了硬件成本,这些特点无疑限制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嵌入式领域。本系统采用的主控MCU为Atmel公司的ATMEGA128,语音识别功能则采用ICRoute公司的单芯片LD3320。LD3320内部集成优化过的语音识别算法,无需外部FLASH,RAM资源,可以很好地完成非特定人的语音识别任务。1整体方案设计1.1语音识别原理在计算机系统中,语音信号本身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和连续性是语音识别的难点。主流的语音识别技术是基于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2.1控制器电路控制器选用Atmel公司生产的ATMEGA128芯片,采用先进的RISC结构,内置128KBFLASH,4KBSRAM,4KBE2PROM等丰富资源。该芯片是业界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微处理器,并在8位单片机市场有着广泛应用。2.2LD3320语音识别电路LD3320芯片是一款“语音识别”芯片。 该系统分析该人的特定声音,并使用它来微调对该人语音的识别,从而提高准确性。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词典包含:jin1tian1语音识别过程则"jin天"的词HMM由"j"、"in1"、"t"和"ian1"四个音素HMM串接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以进行解码识别。这个解码过程可以找出每个音素的边界信息,即每个音素(包括状态)对应哪些观察值(特征向量),均可以匹配出来。音素状态与观察值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概率值衡量,可以用高斯分布或DNN来描述。从句子到状态序列的分解过程语音识别任务有简单的孤立词识别,也有复杂的连续语音识别,工业应用普遍要求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LVCSR)。主流的语音识别系统框架。对输入的语音提取声学特征后,得到一序列的观察值向量,再将它们送到解码器识别,后得到识别结果。解码器一般是基于声学模型、语言模型和发音词典等知识源来识别的,这些知识源可以在识别过程中动态加载,也可以预先编译成统一的静态网络,在识别前一次性加载。发音词典要事先设计好,而声学模型需要由大批量的语音数据(涉及各地口音、不同年龄、性别、语速等方面)训练而成,语言模型则由各种文本语料训练而成。为保证识别效果,每个部分都需要精细的调优,因此对系统研发人员的专业背景有较高的要求。语音命令可用于发起电话呼叫、选择无线电台或从兼容的智能手机、MP3播放器或音乐加载闪存驱动器播放音乐。广州未来语音识别设计

语音识别自半个世纪前诞生以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深圳电子类语音识别标准

    传统语音识别系统的发音词典、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三大组件被融合为一个E2E模型,直接实现输入语音到输出文本的转换,得到终的识别结果。E2E模型06语音识别开源工具HTK(HMMToolkit)是一个专门用于建立和处理HMM的实验工具包,由剑桥大学的SteveYoung等人开发,非常适合GMM-HMM系统的搭建。Kaldi是一个开源的语音识别工具箱,它是基于C++编写的,可以在Windows和UNIX平台上编译,主要由DanielPovey博士在维护。Kaldi适合DNN-HMM系统(包括Chain模型)的搭建,支持TDNN/TDNN-F等模型。其基于有限状态转换器(FST)进行训练和解码,可用于x-vector等声纹识别系统的搭建。Espnet是一个端到端语音处理工具集,其侧重于端到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Espnet是使用Python开发的,它将Chainer和Pytorch作为主要的深度学习引擎,并遵循Kaldi风格的数据处理方式,为语音识别和其他语音处理实验提供完整的设置,支持CTC/Attention等模型。07语音识别常用数据库TIMIT——经典的英文语音识别库,其中包含,来自美国8个主要口音地区的630人的语音,每人10句,并包括词和音素级的标注。一条语音的波形图、语谱图和标注。这个库主要用来测试音素识别任务。深圳电子类语音识别标准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